财经
至少一半光伏企业,熬不过这次大洗牌!
2024-01-30 10:10  点击:128
 光伏产业新一轮残酷洗牌已如火如荼。

高库存、低开工、裁员、亏损保市场——命运从齿轮开始转动;没有温情脉脉,只有你死我活。

2024上半年,光伏将展开最惨烈的竞争;而产业的深度调整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跌跌不休,价格还在下行!最近中核集团的组件采购,最低已至0.81元/W;华能集团的组件采购开标,最低报价刷新行业新低,跌到了0.79元/瓦。

身不由己的价格战下,不少企业已是“亏本买卖”。对于一些跨界者而言,开工之日,就是亏损之时。去年下半年以来,已有超过10家跨界光伏的上市企业宣布,退出光伏制造!

与此同时,有超过1000亿的规划项目已终止或延期!

看这势头,未来一段时间,一些企业还会面临停产、破产、退出,或被整合,逃不掉。

当然,“洗牌”,从来不是贬义词,而是一个希望产业和充分竞争产业的正常现象。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一些企业被淘汰,一些企业留下,一些企业乘势夯实竞争优势,甚至加速加速走向寡头;在商言商,冰火两重,冷暖自知。

风物长宜放眼量!光伏终究是坡长雪厚的大赛道,星辰大海,未来可期。只是,诸多要素叠加之下,此次大洗牌和深度调整不可避免。

光伏二十多年的历史证明:乐观的人越来越有钱,悲观的人越来越睿智——但是当所有的要素都翻转的时候,悲观的人站在了舞台中心,乐观的人走向了天台。

从企查查看,2021年和2022两年里,新增注册的光伏产业链相关企业数量高达20万家,2023上半年又注册了8万家。如果算上这些新进企业,在此轮光伏大洗牌中被淘汰的企业,可能远不止一半。

本文分为八大部分供读者参考:1.惨烈价格战将延续很长一段时间;2.产能阶段性绝对过剩,加速出清;3.已有超过1000亿光伏规划项目终止或延期;4.寡头效应凸显,产业集中度不降反升;5.IPO政策收紧周期延长,部分企业面临更大压力;6.融资收紧,钱没有那么好拿了;7.跨界者面临巨大压力,超过10家上市企业退出光伏;8.“逆全球化”凸显,全球市场拓展面临新挑战。

【1】疯狂价格战愈演愈烈,很多环节已跌破成本价,对很多企业而言,不是如何挣钱的问题,而是能否活下去的问题!

以“低价”为特点的价格战已经愈演愈烈,而且可能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岁末年初,一线大厂为了冲回款,冲业绩,全面降价清库存,特别是Perc组件,极端价格已经跌破0.8元/W。至于二三线小厂,更是进入卖血求生的境地。价格战卷到何时见真章?估计要到明年二季度末才见分晓。

组件环节,从去2023年初拿下订单,一线厂商、二三线厂商开始赤膊上阵,真刀真枪拼上了。现在组件价格,已经击穿大部分企业的成本线。以下是去年底几个光伏组件采购中整影响,其价格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最高点300元/kg以上到现在最低点60元/kg以下。致密料价格已经来到60.4元/kg,低于大多二三线厂商的成本线,最低价格56元/kg,甚至低于2020年硅料价格暴涨之前。

按照目前的整体价格和市旬生产厂家将有可能因为库存因素开始规划减产,料价格很快有机率下行到每片3元。

电池环节,产业链跌价影响下,电池厂商已经无法盈利,当前各家的库存水平仍不一致,部分厂家库存缓慢上升,由于库存以P型电池为主,P型与N型电池的价差扩大,来到约每瓦0.1元左右。据了解,因扛不住跌价,部分厂商将老旧PERC产能极度过剩的泥淖。

根据集邦咨询旗下新能源研究中心预测,2023年底多晶硅总产能将达到214万吨,同比增长82.9%;2023年硅料全年产出约134万吨,同比增幅高达56.29%,可支撑超过500GW的组件产出,较2023年330-350GW的装机预测明显过剩。

未来两年,产能过剩下的产业整合将是主旋律。根据彭博新能源预测,2024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规模约511GW,到2030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约727GW。PVInfolink则统计,到2024年,我国光伏主产业链中硅料、硅片、电池及组件产能均都应该引导进入更具创新性和领先性的领域,而不应进入低效重复的领域,尤其是进入没有意义的同质化产能。

【3】去年至今,已有超过1000亿规划项目终止或延期,伴随产业洗牌与压力,更多规划项目必将在2024年“半途而废”。

黑鹰光伏最新统计发现,从可查的信息,2023年至今,至少有超过1000亿元规划项目完全终止或延期。伴随产业洗牌,这样的现象可能阶段性愈演愈烈。这背后,是有部分知名企业退出光伏产业的竞争。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如前述,隆基、通威、TCL中环、晶澳、天合、晶科等各大龙头企业仍在加大先进产能的扩张。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洗牌过程。

【4】产业狂飙下,“寡头效应”进一步凸显,各路巨头的综合竞争优势明显;此外,光伏产业集中度不降反升,马太效应下的厮杀如火如荼!

大量资金进入,大量企业跨界,赛道“膨胀”之下,光伏产业的整体“集中度”确不降反升。而伴随周期调整,产业洗牌,行业集中度出现更多提升空间,这是个有趣的现象。

就目前看,站在有垂直一体化优势的龙头企业的角度来看,有规模和成本优势的企业也会选择顺势降价,在产业剧烈变动的时候,杀伤潜在竞争对手,提高对行业竞争格局的把控,不少二三线甚至更小的企业必然被“杀伤”,甚至被淘汰出局。

看几个数据,比如组件环节,2022年TOP 4企业与第五名出货量差距在18-25GW,而按照2023年企业的出货目标预测,差距将进一步扩大至30-40GW,更为明显的是第一名与第十名出货量或相差近60GW。

强者恒强之下,对二三线企业的考验更为严峻,尤其是未建立起一体化产能的企业。黑鹰光伏注意到,去年11月初,伍德麦肯兹一份报告指出,非一体化组件制造商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市场价格与制造成本几乎持平,已无利润空间。反观一体化阵营头部企业,除了在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环节具备产业优势外,在辅材、设备端也有布局,综合优势明显。

再看光伏硅料环节,虽然不少新的入局者宣称要大肆扩产,但2018年、2020年和2022年TOP5的产量占比分别为60.3%、87.5%、87.1%,行业走向高度集中且保持稳定。

另一个数据,集中采购方面,2023年10月-12月中旬央企的大规模组件集采中,在43GW组件中标企业中,无论是央国企大型组件集采,亦或是单个项目招标,由TOP10企业“包场”的订单占比高达74%。即使在开标阶段,有三线威股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协鑫集团、TCL中环、阿特斯、特变、正泰等巨头们,依托技术、规模、渠道、品牌、资金、管理、全球化等综合实力,依然主导着光伏产业竞争大格局。

【5】资本市场的调整与洗牌同时进行,IPO政策收紧影响生死存亡,部分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可能“遥遥无期”。

光伏的洗牌不仅体现在产业,黑鹰光伏曾统计,相比于2022年6月底的市值“高位”,目前光伏企业总市值已“蒸发”2.02万亿元,降幅46.17%。此外,截止2023年9月末,118家上市的光伏企业总负债规模合计达近1.8万亿元,约同比增长了23.53%。机构持股方面,截止2023年9月30日,基金公司合计持有120家光伏上市公司52.20亿股股份,较巅峰期(2022年6月末)巨降49%。综合多种要素,必然影响不少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

2023年,另一个巨大的影响,是IPO政策风云突变。特别是去年8月27日,证监会发布《证监会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其中表示将“阶段性收紧IPO节奏”。

对于光伏而言,类似政策“风向”直接的影响,是去年成功上市的光伏企业同比大幅减少(仅有5家),不少光伏企业IPO终止,包括聚成科技、原轼新材、拓邦新能、华耀光电等。还有多家光伏公司过会已有近半年,但仍未挂牌。其中也包括一些资本催肥急于上市的企业很难如愿登陆资本市场,这必影响不少企业的未来发展及存亡。

IPO收紧并不等于

对于企业而言,假如IPO上市失败,到底会对公司造成什么影响?其一,前期股票改革投入过大,前期的很多投入都会流水,对企业融资等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其二,IPO上市失败将对拟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造成重大打击,打乱企业未来的发展计划、失败导致员工流失、社会负面关注、企业经营困难等,甚至导致企业走向衰败。其三,借使倘使企业对风险预估掉误,加上本来就存在的资金题目和内部治理题目,企业堕入逆境在所不免。

【6】去年上半年融资火热,下半年遇冷;融资收紧,以后“要钱”不像往年那样容易了!

几乎与资本市场调整一致的置造成了当下的阶段性产能过剩,金融力量叠加地方政府支持加速了产业的扩产速度,“花钱的人花的不是自己的钱”是光伏产能过快扩张的本质,而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

【7】光伏“跨界”者开始承受残酷考验,已有超过10家上市跨界企业退出光伏!

过往三年,大量资本与企业跨界光伏,但现在,生死考验来了!

此前,包括新疆晶诺、沐邦高科、江苏美科、明阳智能、和邦生物、华阳股份、吉利、三一等等诸多企业跨界光伏,纷纷押注光伏制造领域,主要分布在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等环节。此外,亦有更多业外企业,以分布式电站投资,介入到光伏产业之中。

然而,进入2023年后,伴随光伏产业新一轮的残酷的价格竞争,不好跨界的企业已感受到巨大压力,不少企业或资本也“望而却步”。

对很多跨界者而言,项目开工之日,就是亏损之日。黑鹰光伏梳理发现,2023年下半年以来,此前高调跨界光伏的上市公司中,已有超过10家上市公司相继终止光伏相关的项目、再融资计划等。

比如,去年10月19日,皇氏集团公开信息,公司已经放弃“追光”计划;此外,2023年初宣布跨界光伏的奥维通信,已正式终止了有关计划。此外,主营包装印刷油墨业务的乐通股份,曾于7月中旬抛出47亿元高效异质结电池和组件智能制造项目建设计划。仅一个月后,公司便大幅减少了对该项目的投资规模,原拟由公司出资持有项目公司不低于40%的股权变更为出资持有5%的股权。还有,2022年拟转型光伏业务的乾景园林,在去年7月31日晚,终止定增事项并撤回申请文件......

不止一位光伏大佬提醒:跨界者,如果没有差异化竞争能力,怎么竞争,怎么活下去?还有大佬提醒:技术上的差异化往往是最难的,有些企业,你本来就是山寨版,你能做出什么差异化呢?

天合光能董事实在每一位企业家头上,往往并非如此。因为,人往往会自我膨胀的,总觉得为什么别人能做,我就不能做?所以,我们产业链竞争,现在经常说是“内卷”,这其实是一种非常温柔的说法了。从本质上说,是“贪婪”,每个企业都是贪婪的。总觉得我想多赚一点,多干一点,我把别人的事情干了,我把别人干掉。但是,可能没想过,我们在把别人干掉的同时,自己肯定也干残废了。

放眼未来,越来越多的“跨界”企业可能退出光伏产业;而在此轮洗牌期间,更多跨界者的勇气与热情可能被磨灭,空间被挤压。

【8】“逆全球化”苗头

根据光伏上市企业财报分析,黑鹰光伏发现,过去数年,中国光伏企业纷纷加大全球化的拓展力度,成绩斐然,包括天合光能、隆基绿能、晶澳科技、阿特斯、阳光电源等很多企业,海外营收占比大幅提升,不少企业超过50%,有的甚至达到70%、80%。

未来国际贸易的摩擦,必然

此前,巴西的绝大部分光伏组件都是从我国进口的。2023年1-10月,我国对巴西出口光伏组件31.64亿美元,位列光伏组件出口前十国的第二位。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