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头条 » 正文

为什么“华为你学不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5-08  浏览次数:23
核心提示:近年来,市场上一些带有华为标签的培训项目上座率通常很高,一众有着华为从业经历,或在职或离职的主讲嘉宾们轮番登场,无疑为华
 近年来,市场上一些带有华为标签的培训项目上座率通常很高,一众有着华为从业经历,或在职或离职的主讲嘉宾们轮番登场,无疑为华为管理方式的传播和解读提供了新活力、新视角、新机会。在众多企业各种研学参访、对标对表的努力后,我们需要反思究竟要向华为学什么?如何学?为什么“华为你学不会”?
 
 
 
哲学思考:
 
管理是实证的还是诠释的?
 
 
 
实证主义和诠释主义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两种基本范式,它们各自秉承基于不同哲学观的本体观和方法论,两者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是否认为事物的发展存在一种固有的、不以人为意志而改变的客观规律。
 
 
 
管理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实践活动,面临两种研究范式的争论,影响大家如何看待、研究管理,最终促进我们形成管理实践上的学习和应用方式。这是开启学习之旅、促进知识内化、实现能力迁移的深层认知的基础和前提。
 
 
 
实证主义源于现实主义的哲学本体论,它认为现实是客观存在且可被认识的,存在于事物之中的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研究者的工作主要是去探究事物背后的真相和揭示客观存在的真理,最后得出结论,强调理论的普适性和研究过程的无我、中立和客观。
 
 
 
诠释主义源于相对主义的哲学本体论,它认为现实存在于情境之中。由于人和人的群体是变化的,因而不存在一成不变的客观事实,现实始终处于流动之中。研究者只有扎根于研究对象的世界中才能做出描述,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理解。
 
 
 
实证主义采用局外人视角,关注物理、生物世界和构成这个世界的动力因果关系;诠释主义则采用局内人视角,关注的是从文化、历史背景探究行动者的信念、情感、态度和观点。
 
 
 
物质世界和自然科学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找出其背后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并给予明确解释。而精神世界和社会科学通常需要人们亲身体验、感知他人的生命情感与精神境界,并形成深刻理解。
 
 
 
管理是一门源于实践的技能,学习管理既要基于实证的洞察,又要基于诠释的感悟,既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信马由缰。从这个意义上讲,“华为你学不会”只因“你”不是华为。
 
 
 
理论探究:
 
管理是科学、艺术、技能的组合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验证标准就是成就如何。作为一门学问,管理是科学、艺术、技能的组合,学习管理的核心是要掌握软技能,而非只记硬知识。
 
 
 
笔者提出的SAC(Science科学、Art艺术、Craft技能)模型是用于呈现管理学科“教与学”的逻辑、方法、要点的指导工具,其核心在于实践,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好地思考如何提高学习管理的有效性(如图1所示)。
 
 
 
管理的科学,重点在于“理论知识”,体现实证主义观点。它是客观存在的,强调知识的理性系统,学员往往通过验算、练习和不断反思来掌握理论知识。
 
 
 
一般学员们总是期望授课老师能把知识性课程讲得妙趣横生,如能做到当然最好,但学习氛围高涨并不是这种教学的关键,它的关键在于正确和精准。若授课老师理论不严谨、漏洞百出,即便学员们听得再开心也无法达成既定学习目标。
 
 
 
管理的艺术,重点在于“心得感悟”,体现诠释主义观点。艺术对人们的思想有启迪作用,只有产生心灵共鸣才能理解管理情境,别指望听几堂大师课就能变成“管理艺术家”。
 
 
 
与科学不同,管理的艺术通常难以用对错来评价,它需要持续的自我反思。学习艺术需要师从艺术家,而那些有着丰富经营实践经验、身经百战的企业家们自然就是管理殿堂中的艺术大师。比如任正非的发言传达的便是艺术,是成败得失与心路历程,是“过来人”指点“未来者”。是非对错别较真,重要的是对大家的启发与激励。
 
 
 
管理的技能,重点在于“熟能生巧”,大家只能多练多用。“演练”是教学的核心,评估一门关于技能学习的课程是否有效,关键是看这门课程能否给学员提供大量演练与实践机会,从而能让他们不断地练习以获得内生经验。比如企业管理中的“管理沟通”,学员把沟通模型与影响因素记得再牢,如果没有多次实践也不代表能真正有效地与人交流。
 
 
 
实践反思:
 
管理者要破“心中贼”——组织防卫
 
 
 
王阳明曾告诫我们:“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哲学范式也好,学习结构也罢,它们至少能通过开诚布公地交流、研讨、辩论以被大家掌握。真正阻碍组织学习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在因素则是“心中贼”组织防卫,这是当代管理理论大师克里斯·阿吉里斯的创见。
 
 
 
所谓组织防卫,就是当人们面对困难或威胁时产生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组织防卫一旦出现,就会阻断参与者对困难或威胁的深层探究,以致于无法发现那些困难或者威胁产生的根本原因。
 
 
 
组织防卫会表现在组织的政策、实践或行动的任何一个方面,也会出现在组织的任何一个层次上,包括个体、团队、团队之间、部门、部门之间。自我保护最常见的反应有诿过于人、转移话题等。
 
 
 
组织防卫一日不破,组织学习难见实效。破解组织防卫可从心理、行动、系统三方面着手。
 
 
 
心理防卫的主要表现是逃避责任、归因于外。当上下级就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时,心理防卫已然隐蔽登场。由于问题归因影响追责与考核,所以无论是出于道德还是能力原因,下属总是采取刻意回避、设置障碍、进行伪装等措施,尽最大努力防止负面评价的产生。这就阻断了双方对问题根源的深层探究,无法厘清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心理防卫不仅发生在下级身上,上级领导者的长官意识也是心理防卫的一种表现。对管理者来说,当你开始归咎于人时,就应警惕心理防卫的发生。
 
 
 
行动防卫的主要表现在口是心非、表里不一。阿吉里斯用信奉理论和实用理论来解释这一表现,信奉理论就是嘴上说的,实用理论就是实际做的。
 
 
 
比如管理者和下属在沟通和处理问题时,双方常常按学到的“套路”或“模式”有意识地交流,目的是让对方易于接受,但其内心深处其实在不停地呐喊“你别故意装傻了,就是你的问题,我给你留足面子,你却不领情。”显而易见,这种沟通方式通常难以达成目标,因为沟通要从“心”出发。
 
 
 
为此,阿吉里斯设计了“左右手栏”方法,左栏写下真心想法,右栏写下实际行为,来检验与反思个人行为的一致性,通过构建不设防的沟通氛围,尽量避免行动防卫的发生。
 
 
 
系统防卫的主要表现是头疼医头、问题复现。管理上的问题不可能从导致它出现的层面来解决,如果不改变企业旧有管理模式、考核导向、文化氛围等,老问题会换一种方式再次发生。
 
 
 
为此阿吉里斯提出变单环学习为双环学习,从反思问题的本质开始,通过开放性的质疑与讨论,克服习惯性防卫所造成的认知障碍,从战略层面对现有问题进行反思,从而获得根本性改善。
 
 
 
总之,“学习”也是需要学习的,学会学习是当代人应掌握的一项核心能力,尤其是四处游学、求知若渴的管理者们。只有不断增强学习思考的哲学深度、理论宽度和实践强度,才能从“华为你学不会”的旋涡中解脱出来,成功地走向“华为我学得会”。
 
关键词: 华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禁售产品总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