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晚间,融创发布公告称,复牌指引已满足,将在4月13日上午9时起于联交所恢复买卖。公告一出,引发投资者热议,关注度不亚于其债务重组方案推出时。有投资者表示,融创复牌速度比想象中快很多,也有不少人担忧股价的走势。
4月13日,复盘首日,融创中国盘中股价一度大跌近60%,截至发稿,融创中国跌54.15%,报2.1港元。
回望这艘曾经的地产巨舰,融创从出现债务违约到股票停牌不到一周,从正式停牌到复牌则耗时一年。即便如此,放在整个地产圈,融创推进债务重组及复牌的速度也已较快。截至目前,已有36家房企出现债务违约,在港上市公司仍有14家处在停牌状态。
股票停牌这一年间,融创的生存状况在债务违约后瞬息变化,377天内危机迅速到来,曙光也在乍现。
去年3月25日,融创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在上交所公告称,拟推进两笔公开市场产品的展期及延期支付工作。这是融创首次公开表示,公司面临阶段性的资金压力,同时债券出现展期情况。3月28日,融创称无法于2022年3月31日或之前刊发2021年未经审核年度业绩,公司股票将于4月1日上午9时正起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暂停买卖,自此融创股票陷入长久的停牌期。
此后的半年多时间,融创一直在出现各种突发事件,比如5月12日融创称,预期不会支付4月到期的4笔优先票据利息,并已委任华利安诺基作为财务顾问,寻求相关债务的整体解决方案;9月,债权人陈淮军在香港高等法院向融创中国提出清盘呈请,涉及本金2200万美元及应计利息。
进入2022年末,房地产行业开始出现一些利好趋势,楼市支持政策不断出台、房企融资环境出现回暖。在大环境影响下,包括融创在内的出险房企也有意从“冬眠”中苏醒。
2022年11月末,融创突然发布了2021年业绩预告,释放出主动自救的信号。11月30日,融创旗下上海董家渡项目引入AMC,新增融资120亿,成为当时房企推动项目盘活的案例之一。
进入2023年,融创的自救行为出现实质性进展。比如1月4日消息,融创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总计160亿元的境内债券,整体展期方案获债券持有人会议表决通过;3月28日消息,针对90.48亿美元境外债务重组,融创已与境外债权人小组订立重组支持协议。
到目前,融创已经依次披露了2021年业绩、2022年中期及全年业绩,该集团2021年出现上市以来首次亏损后,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276.7亿元,核心净亏损约为138.6亿元。虽然业绩出现“滑铁卢”,但年报披露是其股票复牌的重要条件之一。
有关“清盘呈请”一事,融创方面则称,自收到呈请以来,公司一直积极寻求法律措施以坚决反对呈请,并采取一切必要行动保障公司的合法权利。公司已与境外债权人小组就建议境外债务重组达成协议,目前重组正在实施,呈请不会对重组计划或时间表造成实质性影响。
有机构分析人士称,融创复牌是其经营恢复进程的标志性事件,复牌将直接带动公司股票流动性的恢复。不过,过去一年地产股经历集体下跌,业内认为融创此时复牌难免出现股价波动。
在融创停牌的这一年间,地产股普遍大幅回调。数据显示,2022年60家港股房企中53家出现市值下跌,截至2022年底的平均市值为215亿港元,比当年初整体下降23%。与2021年平均800多亿的峰值相比,下降幅度超70%。停牌前,融创股价报4.58港元,总市值249.56亿港元。
尽管面临市值缩水的风险,但该集团管理层表示,境内外公开市场重组的成功、2022年年报的发布和股票的复牌,将是公司恢复的重要里程碑。“短期内公司依然面临较大压力和挑战,销售恢复、问题解决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但在上述安排及行业恢复的大环境下,有信心让公司逐步恢复正常。”
截至2022年末,融创的流动和非流动借贷分别为2534.8亿和449.4亿元,现金余额(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及受限制现金)约为375.4亿元,较2021年末减少317亿元,其中非受限制现金有116亿元;到期未偿付借贷本金约为1005.2亿元,并导致借贷本金约835.5亿元可能被要求提前还款。
资产方面,截至2022年底融创资产总额约人民币10902亿元,2022年收入967.5亿元,2022年末权益土地储备约1.3亿平方米,权益土地货值约1.41万亿。这些土储将为融创后续经营提供支撑,为偿还展期债务提供相应的现金流。
在备受关注的债务重组上,融创约百亿美元规模的境外债重组,已发布正式重组方案,并与持债金额超过30%的境外债权人小组达成支持协议。按照行业惯例,方案有望拿到75%以上的赞成票,并在年内完成必要的法律程序,届时清盘呈请也将被撤销。
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表示,对行业来说,融创是头部民营房企,成功复牌具有示范及带动效应,能增强其他债务违约企业摆脱困境信心,提振行业发展信心。未来几个月,随着市场企稳回升,部分企业债务重组取得明显进展,会有更多企业复牌,届时房企风险化解也将取得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