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份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引来苹果CEO库克、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及西门子、高通、康宁、宝马、奔驰、阿美石油等众多跨国公司的负责人到场参会。
苹果公司(Apple)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表了乐观的讲话。库克表示:“我很高兴再次来到中国。这对我来说意义极其重大,我感到非常荣幸。”库克谈到了自苹果公司进入中国以来的30年里,该公司和中国如何共同成长。苹果公司依赖中国,对于该公司而言,中国既是一个制造中心,也是快速增长的消费市场。他说:“这是我们双方都乐见其成的一种共生关系。”
世界最大的啤酒制造商百威英博(Anheuser-Busch InBev)首席执行官Michel Doukeris在分析师电话会议上说,中国是他今年最期待的市场。他刚刚从为期一周的赴华旅行中回来,并报告说看到餐厅等位需要两个小时,“夜生活公园人满为患,消费恢复得很快”。这对可口可乐等公司的投资者来说是个好消息,他们可以看到其饮料在中国户外消费的提升,这对从汽车到奢侈品的销售商也是个好消息。
全球最大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在中国签署了几项大的投资协议。
沙特阿美(Saudi Aramco)已签署最终协议,收购荣盛石化10%的股权,收购价格为246亿元(约36亿美元)。该交易将大大扩大沙特阿美在中国的下游业务。通过战略安排,沙特阿美将根据长期销售协议每天向荣盛的关联公司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ZPC)供应48万桶原油。沙特阿美的全资子公司沙特阿美海外公司(AOC)将收购荣盛的权益。
沙特阿美联手北方工业集团和盘锦鑫诚实业集团,计划在中国东北地区建设一个炼化一体化项目。阿美(30%)、北方工业集团(51%)与盘锦鑫诚实业集团(19%)共同设立的合资企业华锦阿美石油化工有限公司(HAPCO)正在开发这个一体化项目,包括一套30万桶/日的炼油装置和一套年产165万吨乙烯和200万吨对二甲苯的石化装置。
欧莱雅(L'Oreal)中国高档化妆品智能运营中心将落户南通崇川经济开发区。该智能运营中心亦是欧莱雅中国的第二家自建智能运营中心,中心拟于2024年开始破土动工,预计将于2025年投入运营。
阿科玛(Arkema)宣布在张家港增资5亿人民币。此前,阿科玛集团旗下Bostik波士胶也在常熟市增资1亿人民币,并宣布在上海市闵行区增资4亿人民币。
不过,也有一些外资企业关闭或者削减了中国业务。
京瓷(KYOCERA)已关闭位于中国天津的光伏面板工厂。该工厂主要生产百万瓦级光伏电站(大型光伏电站)等使用的工业用光伏面板,已于2022年9月停止生产,改成了从中国厂商采购的模式。
日本建筑机械厂商小松(KOMATSU)将以2023年3月为目标,把在中国的建机年产能削减4成,降至1万台。由于需求低迷,将把山东省济宁市的建机生产子公司和零部件子公司合并。设在江苏省常州市的生产子公司和生产铸造件的子公司也将合并。着眼于重组,小松在中国两个省的生产子公司已经在2022年之前解除合资关系。
日本住友理工(Sumitomo Riko)将把面向出口的汽车软管的生产从中国转移至越南。在中国的生产将转移至在越南涉足汽车软管生产的全资子公司SumiRiko Vietnam。到2023年底将把越南子公司产能提高至目前的5倍。最终把原先在大连和天津工厂每月生产的100万条产能转移至越南。预计在2024年前后完成转移。中国工厂也将继续生产汽车软管,应对中国国内市场的需求。
西门子(Siemens)正在东南亚寻找投资机会,以将业务分散至中国以外的地方,努力降低供应链风险。西门子公司正在印度尼西亚、越南和泰国等快速增长的经济体招聘员工并考虑增设工厂。
各国都在争取吸引从中国转移出来的制造活动。企业高管正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建厂地点,或在当地建立合作关系,以减少对中国及其庞大制造业的依赖。对于渴望为此提供帮助的中低收入国家政府来说,这关系到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和创造数以百万计的新工作岗位。印度、墨西哥、越南、柬埔寨和菲律宾等国的政府正竞相提供补贴、税收减免和其它优惠措施,希望让企业相信,他们的国家会成为下一个制造业热土,将可媲美数十年来被冠以世界工厂头衔的中国。
行业动态和趋势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表示,计划投资300万亿韩元(约2300亿美元),在位于首尔市区的龙仁打造全球最大的半导体集群。这是政府“芯片、显示器、二次电池、生物、未来汽车、机器人等6大核心产业振兴综合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还要求到2026年企业投资达到550万亿韩元。新园区将位于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运营的现有芯片设施、一些零部件和设备公司,以及无晶圆厂公司的附近,因此建成之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大型集群。
半导体的主要客户电脑(PC)及家电厂商正在加快调整库存。全球大型企业的库存周转天数在2022年10~12月达到1年以来最短。很多人认为2023年上半年库存水平将恢复正常,一度减退的半导体需求有可能触底。调查公司Omdia的数据显示,2022年半导体市场上,电脑等信息设备占35%,智能手机等无线通信产品占28%,家电等民用产品占10%。这些行业的库存动向将预测半导体市场行情的走向。
短短不到两年时间,曾经在科技界炙手可热的元宇宙正面临更残酷的现实。迪士尼公司(Walt Disney)已关闭负责制定元宇宙战略的部门。微软(Microsoft)最近关闭了其2017年收购的一个虚拟现实社交平台。而此前将Facebook更名为meta Platforms以表明对元宇宙重视的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在上个月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将更多专注于AI。与此同时,在一些允许用户化身为虚拟人物闲逛的网络世界中,虚拟房地产的价格已经暴跌。
欧盟成员国在3月28日最终批准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欧盟国家能源部长的批准意味着欧洲主要的汽车气候政策现在可以生效。欧盟的这一法律将要求所有售出的新车从2035年起实现零二氧化碳排放,并且从2030年起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21年降低55%。这些目标旨在推动欧洲生产的新车快速脱离碳排放。德国已与欧盟委员会就燃油车新车禁令相关纠纷达成共识,如果内燃机车辆使用碳中和燃料,那么也可以在2035年以后进行新车登记。
中国正在大量租用超级油轮,这表明,在结束新冠疫情封控措施之后,中国的能源需求已经出现加速增长。贸易商们用超大型油轮(VLCC)将原油运往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中国,这种油轮的尺寸堪比埃菲尔铁塔,每艘可装载200万桶原油。船舶经纪人说,这些油轮中需求量最大的型号配备了现代化的排放系统,租赁成本已经飙升至每天近10万美元,为一个月前价格的两倍。这一上涨的一个推动因素是中国炼油业的原油需求激增,其中对美国石油的需求尤其大。
美国大型钢铁生产商正在增产一种生产难度大、薄如纸片的钢材,希望抓住这种钢材的市场迅速增长的商机。此类钢材是电动汽车电池的一种关键原材料。Cleveland-Cliffs和U.S. Steel正在与为数不多的几家生产电工钢的外国钢铁生产商展开竞争。电工钢用于将电力转化为电机的机械动力,在洗衣机、空调、电动工具以及近年来兴起的电动汽车等产品上都有应用。这种电工钢在电动汽车行业供不应求。电工钢占全球每年钢铁总产量的1%左右。
全球物流的下滑明显。2月底停运的集装箱船的比率达到新冠疫情前的3倍,航空货物的2023年运输量预计比上年减少4%。由于经济的异变,美国零售业的库存出现激增,家电等的进出口正在减少。调查数据显示,取消航行、在港口待命的船舶的比率2月底达到6.4%。增至上年同期的3倍,与1月的约5%相比进一步恶化。货物运输的减少在连接亚洲和北美的航线更为显著。数据显示,1月全球航空货物的运输量减少15%,比新冠疫情前的2019年同月降低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