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中不免蕴含着技术与市场的“天时”以及资金与生态的“地利”,但这些都是驱使微软获得阶段性胜利的外部因素,最重要的内在原因是二者的企业基因存在差异。基因决定论和进化论对企业生存同样适用,在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下,企业经久不衰的关键在于具备比竞争对手更快更好的自主进化能力。本文基于企业基因视角,研究微软在此轮竞争中暂时领先的必然性。
1 企业基因理论演进
1.1 企业基因决定论
基因决定论和基因进化论对企业生存同样适用,即基因决定了企业的兴衰成败,持续自主进化能力决定了企业能否经久不衰。美国管理大师、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Noel Tichy最早提出企业基因的概念,即企业作为一种非自然生物体具有自己的基因,资本链和劳动链构成双螺旋结构,创始人、机制、技术和文化连接双链,将资本和劳动力连接起来,企业基因决定了企业形态、发展和变异等种种特征。吴军在《浪潮之巅》中提出企业基因决定论,即公司的兴衰成败是由其基因决定的,包括早期创始人的意识形态(人格、价值观、能力和经验等)以及企业在适应市场过程中形成的内部文化、组织结构、管理方式和商业模式等内在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了公司的战略方向、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等,在公司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本文认为,基因就是多种内在因素有机构成的企业运转的惯性,这种惯性对企业的发展影响深远而又难以察觉,而这种惯性难以被外界通过模仿一两个内在因素而习得。
1.2 企业基因进化论
与生物物种相似,企业基因并非一成不变。在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下,企业能够经久不衰的关键就在于比竞争对手更快更好的自主进化能力。企业基因的突变和重组将帮助企业获得更适应环境的新能力/业务,这些新能力/业务经过环境选择的作用,最终沉淀为基因片段,决定企业发展,是企业进化的基因密码。
2 企业基因及其进化机制决定企业命运
2.1 适者生存,基因突变是企业革新之源
企业基因所处环境不同,开放容错的环境机制更易助力企业突变式创新。企业突变式创新与生物基因突变相似,主动试错是必经之路,环境是原始动力和最终导向。
谷歌日趋“敬畏风险”的文化土壤难以诱生基因突变。在谷歌还是AI王者时,谷歌高管束手束脚,以不符合AI安全性和公平性标准为由反复拒绝聊天机器人团队扩大应用范围。在OpenAI招兵买马时,谷歌却决定“谨慎地继续”研究大语言模型,且正式推出前必须进行“全面的人工智能原则审查”,导向正确压制了创新试错,规避风险为首的文化氛围势必阻碍其成为发动此轮AI变革的先驱。此外,谷歌过于僵化的机制也无法支持突变式创新。为避免技术重叠带来的资源争夺问题,谷歌前期一直将DeepMind和Google Brain两大AI研发部门独立运作,两部门无法碰撞创新的火花。虽谷歌早自2013年便启动聊天机器人的技术研发,但繁琐的内部流程和迟滞的创新速度使其失去先机。
而微软重视协作、充分放权的管理理念更易推动创新要素变革。“所有大公司的崩塌都是文化的崩塌,真正的变革依赖于文化的变革。”纳德拉上任后一改鲍尔默时代故步自封、内部割裂的企业氛围,与苹果、谷歌握手言和,推崇打破部门壁垒的成长型思维,充分尊重员工的自发性和创造性,大力投资OpenAI但不干预其技术路线选择,所有决策仍由OpenAI董事会作出。良好的企业环境从根源激发了企业革新活力。
2.2 交互碰撞,基因重组是企业进化之基
企业基因重组难度不同,原始业务与新技术匹配度决定重组成功率。企业业务与技术的组合与生物基因重组相似,是否天然匹配决定了结合的成功率。
谷歌的互联网基因决定了搜索引擎业务与AI技术并非最佳伴侣。2011年以前,AI发展以决策式AI为主,关注优化和解决复杂问题,典型应用如内容审核、图像识别等;2012年后AI发展向生成式AI转移,其技术本质是对生产力变革,典型应用有代码生成、内容创作等。而无论是生成式AI还是决策式AI都可能颠覆搜索的盈利模式,生成式AI呈现的结果将直接减少总点击量,决策式AI对搜索排序的优化与原有竞价排名模式相互对立。此外,AI应用产生的成本需要新的盈利模式填补。正因为担忧AI对商业模式造成冲击,谷歌才放缓了应用研发的脚步。
微软的软件基因决定了其办公套件与AI技术理念天然契合。微软业务的本质是生产力工具,其巧妙借用生成式AI重塑生产力的优势寻求能力重组,推出核弹级功能Microsoft 365 Copilot,将人工智能技术嵌入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Teams等Office应用中,推动内容生产工具变成内容生成工具,成为AI革命的“第一梯队”。
2.3 适者生存,内部验证是优势延续之道
企业基因生存能力不同,内部优先验证创新业务更易实现“适者生存”。企业基因突变或重组后能否延续生存取决于环境选择的作用,内部优先验证易于助力企业创新业务成功。
为应对ChatGPT带来的挑战,谷歌将未充分验证的聊天机器人软件推向市场,暴露安全问题。为应对ChatGPT带来的挑战,谷歌未经内部充分验证,便快速推出了自己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聊天机器人Bard。然而在使用聊天机器人的过程中,谷歌发现人工审核员可能会阅读聊天记录,人工智能模型也会复制在训练过程中接收的数据,从而产生数据泄露风险。在全球范围内推销其聊天机器人软件Bard的同时,谷歌也警示内部员工谨慎使用聊天机器人,避免直接复用聊天机器人生成的软件代码。
微软十分注重产品与研发的有效衔接,思想交流会和零号客户两大特色机制有效帮助AI能力商业化。微软在打造AI技术时,每半年召开一次为期2-3天的“思想交流会”,专门用于促进研究院50人的研发团队和Office部门100人的产品开发团队之间的需求对接,确保了研究团队和Office产品团队不会各自为战。此外,微软高度重视测试环节,开发与测试人员薪酬体系相同、比例始终保持3:2,且一直延续“Dogfooding”传统,坚持做自己的“零号”客户,在每一款商业产品发布前,均在内部业务环境中充分测试以暴露产品问题。微软接入GPT-4开发Microsoft 365 Copilot智能聊天机器人时,也推出了DogFood测试通道。完整细致的内测传统进一步为微软构建“AI大宇宙”保驾护航。
3 对国内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启示与建议
3.1 坚持开放容错的创新文化,以突变式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
持续营造鼓励试错、尊重人才的创新文化,强化以文化留人、以人留人,重视成长性思维。聚焦市场、制度、战略、组织等多方位、全要素相契合的创新环境,建立自下而上的创新环境和自上而下的激励机制,将创新思维、创新文化根植于企业的方方面面,最大限度激发创新活力。另外,企业领导者应加强自身修养,担当企业文化创新的领头人,要对企业文化内涵有更全面更深层次的理解,积极进行思想观念的更新,通过自身行动向全体员工传输企业价值观。
3.2 探寻AI技术的最佳伴侣业务,以新旧基因重组构筑业务新优势
厘清企业内部业务基因,根据业务需求和与AI技术的契合度,全面评估现有业务智能化嵌入后的效果和改良度,打造AI技术伴侣业务梯队,以AI新技术盘活企业旧有基因,并分批分级进行研发投入和应用推广。同时,尽早评估AI业务对数据要素、算力资源及网络资源的需求,与电信运营商、云厂商合作规划,适度超前布局信息通信基础设施。
3.3 做自己的“零号客户”,以内部试验场历练技术新成果
扩大AI能力应用范围和场景,让开发部门及具备应用场景的公司内部部门成为公司创新成果的零号试验场,以求内部试炼打造高品质产品及解决方案。重视AI产品内测机制,建立“研发-测试-内部用户”三级测试体系,打通内部意见反馈通道,顺畅研发人员与产品需求对接流程,以最终场景为导向充分暴露并解决潜在问题,让研发人员拥有更大知情权和发言权。
4 结束语
ChatGPT的问世让微软重回科技巅峰,但微软对OpenAI的投资成功并非一时运气,而是源于其坚定的判断和企业的天然禀赋。一方面,微软对Open AI大模型训练持之以恒的资金和资源支持,足以说明其押注人工智能的决心;另一方面,微软的企业文化、业务本质和创新机理决定了微软更有希望成为此轮大模型竞争的赢家。从企业基因视角探究微软在此轮大模型竞争中的领先之道,可以帮助国内科技型企业定位决定自身生存和革新的关键要素,并进一步运用企业基因的思维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